遇見「康厝」

在台灣的地圖上尋找有關康姓的蛛絲馬跡確實困難,一次不經易的巧合中,在新北市淡水區地圖上發現了「康厝」的地名,讓我有如獲至寶的感覺,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而且,這不是出現在康氏宗親比較密集的台南新化或桃園蘆竹中福村,而是在淡水。當然,在台灣發展史及移民史上,淡水也是一處重要的地方,尤其在乾隆五十三年開放淡水八里坌為通商口岸,其地位日益重要。

清代臺灣大致是由南而北的方向發展,至十八世紀末,漢人已大量拓墾北臺區域。據淡水鎮誌記載, 一七四0年(乾隆五年)時,淡水已成一保,並管有二十五莊,一七六0年(乾隆二十五年)之前,淡水一帶仍是有莊無街,到了一七六五年(乾隆三十),在契約文書上已出現了滬尾街的聚落名稱了。道光以後,滬尾街已有二、三百戶民居。

又據我康姓族譜記載,已知最早移入淡水的宗親是道光年間泉州同安縣的康儀生;隨後,咸豐年間,又有同安縣康清芳及安溪縣康文舉入墾今淡水。位於淡水區北投里北新路上的康厝則是康清芳一百多年前移居台灣的祖地,並形成「康厝」的聚落。成為台灣地區僅有官方的康姓聚落見證,彌足珍貴。

康清芳公在此落地生根,已傳至第八代,子孫綿延,散居淡水、新北附近。目前仍住於祖厝的是第六代康勝美及家人,是我康姓族人在台落地生根的重要史實。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