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壯公支系祭祀源流_嘉義縣義竹鄉東過村

奇壯公支系祭祀源流

嘉義縣義竹鄉東過村聖安宮 康姓宗祠主任委員  康居旺

我是義竹鄉東過村奇壯公支系子孫,小時候家鄉是純樸的農業社會,康氏子孫大都在附近定居,血濃於水的親情,讓大家更團結和諧,很自然地對敬拜神明、祭祀祖先就非常的虔誠與慎重。

先祖奇壯公傳下三個兒子,就是現今康家三大房,照片中的古祖厝是先祖定居的地方,其間已經歷數次的翻修,後來傳給大房子孫,二房、三房的子孫遷居外圍,為了祭祀祖先方便,由三大房協議每三年各輪值一次,將祖先牌位恭迎至各大房家中安奉,當年並由這大房負責在清明節時掃墓祭拜祖墳。

古祖厝是用杉木、稻草攪泥、古磚瓦的屋頂等傳統材料蓋成的三合院,雖然那時沒有現代化鋼筋水泥,卻也是當時最好的、最堅固的房屋。屋子後院種有一棵芭樂樹,及多棵自然生長的燈籠果,當燈籠果成熟時由綠轉黃時,像是一群人提著燈籠照亮整個後院。後院還有紅磚蓋成的圍牆,紅磚牆中間留有小門,方便從後院進出,一條小水溝順著紅磚牆而走,像是古祖厝的護城河流及守城圍牆,一直守護著我們的祖先。

古祖厝因無人居住及日久失修,院子前方雜草叢生,屋內陰涼偶有蜘蛛網盤踞,附近的小孩常來此摘芭樂及燈籠果,把它當做水果零食吃,並把屋內當是捉迷藏躲避的地方,藉此訓練他們的膽量,凡是進到古祖厝的小孩,祖先除了給予他們膽量外,並且保佑他們健康平安的長大。

逢年過節時,熱心的宗親就會先到庭院除草,整理屋內環境及擦拭祖宗牌位,讓旅居在外或安居東過村的子孫來此祭拜,這時花花綠綠鮮花素果擺滿了供奉桌;熙熙攘攘的人潮擠滿了古祖厝,大家都很虔誠燒香祭拜我們的祖先,也成為我們宗親年節相聚的場所。

後來大房安奉祖先牌位的子孫遷居異鄉,留下祖先牌位在古祖厝裡,就這樣延續好幾十年,還是三年一輪將牌位安置在荒廢的古祖厝,二房、三房還是會回鄉輪流祭祀。雖然老祖宗保佑康氏子孫血脈愈來愈興盛,但古祖厝歷經風吹雨打及歲月的摧殘,屋頂塌陷漏水、牆壁破損裸露嚴重,古祖厝可能隨時會倒塌,所以才興建目前的聖安宮,也就是義竹鄉東過村康姓宗祠。

每當回想起年節的熱鬧情景,竟然成為兒時最難忘懷的回憶!很可惜,現在這間古祖厝已經夷為平地成為菜園,無法保留老祖宗發源地的古祖厝,讓它可以做為康氏後代子孫永久的紀念,卻是我們心中的遺憾,所以聖安宮康姓宗祠的落成,讓子孫透過祭祀學習飲水思源,延續對老祖宗慎終追遠;讓奇壯公支派的子孫能團結和諧,血脈之根能續留東過村,是我們康姓委員會成立的宗旨!

近代家族記事:
一、民國六十四年:時任東過村長康耀曾發起興建康家宗祠,可惜功敗垂成。
二、民國六十六年:時任東過村大廟福安宮主委康吉,帶領家族宗親修繕祖墳。
三、民國七十五年:由宗親康秀夫發起興建康氏宗祠。
四、民國七十八年:由宗親康璫琴、康秀夫負責募款,逐手興建康氏宗祠,於民國八十年興建完成。
五、民國一百年:聖安宮金爐倒塌,由康居旺負責募款,將聖安宮金爐重建和祖廟環境整修。
六、民國一佰零六年:因鄉公所十三公墓遷移,由康居旺帶領宗親,將祖先遺骸遷至義竹鄉鄉立納骨塔安置。

圖一:東過村康氏古祖厝

圖二:古祖厝裡的祖先牌位

圖三:義竹鄉十三公墓祖墳

圖四:義竹鄉十三公墓祖墳

圖五:東過村聖安宮康姓宗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